专利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吊装架、固定架、承接架与连接架,所述吊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承接架上设置有第三减震组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四减震组件。本申请有助于防止空气进气处理系统、氢气进气系统和冷却水供给系统与主控系统各管道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各管道连接处泄漏的效果。
公开号:CN214331723U
申请号:CN202023084651.3U
申请日:2020-12-1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袁俊
申请人:Shanghai Han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16L3-11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涉及抗震支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
[n0002] 目前,随着氢燃料电池系统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外给大知名汽车厂商也开发出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但是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普及之前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由于我国南方北方气温差异较大,燃料电池汽车必须满足低温储存及启动等恶劣条件才能替代传统的燃料汽车。
[n0003] 相关技术,在燃料电池系统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具备150KW燃料电池系统测试能力,主要设备由低温环境仓、馈能式负载、主控系统、空气进气处理系统、氢气进气系统,冷却水供给系统及尾排处理系统构成的装置安装在集装箱中,空气进气处理系统、氢气进气系统和冷却水供给系统三者均通过管道向主控系统进行输送气体。
[n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将设备安装在集装箱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由于路程中颠簸,会造成空气进气处理系统、氢气进气系统和冷却水供给系统与主控系统各管道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各管道连接处泄漏的缺陷。
[n0005] 为了防止空气进气处理系统、氢气进气系统和冷却水供给系统与主控系统各管道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各管道连接处泄漏,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
[n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n0007] 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吊装架、固定架、承接架与连接架,所述吊装架上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承接架上设置有第三减震组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四减震组件。
[n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用中,工作人员将管道固定在固定架上并在固定架上设置第二减震组件,然后安装吊装架与第一减震组件将管道吊起,随后在两个相邻的管道之间安装连接架并在连接架上设置第四减震组件,之后将给管道输送气体额气瓶放置在承接架上,最后在承接架上设置第三减震组件,有助于防止空气进气处理系统、氢气进气系统和冷却水供给系统与主控系统各管道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各管道连接处泄漏。
[n0009] 优选的,所述吊装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滑移杆、第一抱箍以及第一伸缩弹簧,所述滑移杆的一端嵌入第一滑移槽内并与第一滑移槽上下滑移配合,所述第一伸缩弹簧抵紧在所述滑移杆与固定杆之间,所述滑移杆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滑移槽并与第一抱箍固定连接。
[n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滑移杆在第一滑移槽内上下滑移并将管道固定在第一抱箍上,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固定管道的便捷性。
[n0011] 优选的,所述滑移杆与第一抱箍之间固定有第二伸缩弹簧,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轴线与滑移杆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一端与滑移杆固定,所述第二伸缩弹簧背离滑移杆的一端与第一抱箍固定,所述第一抱箍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橡胶垫。
[n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伸缩弹簧对管道的缓冲作用,有助于提升对管道的保护作用。
[n0013]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竖直设置,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嵌入槽,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支撑板与第一压缩弹簧,所述支撑板嵌入到嵌入槽内并与嵌入槽侧壁之间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嵌入槽侧壁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抵紧支撑板,所述第一压缩弹簧背离支撑板的一端抵紧在所述嵌入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绕支撑板周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板与支撑板厚度方向相互靠近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抵紧支撑板,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紧固定板;所述支撑板背离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管道的固定件。
[n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设置在支撑板与嵌入槽之间的第一压缩弹簧与第二压缩弹簧,有助于防止支撑板在移动时与固定板的磕碰。
[n0015]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限位板与固定螺栓,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第一限位板并与支撑板螺纹连接。
[n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限位板对管道的固定作用,有助于提升管道在支撑板上的稳定性。
[n0017] 优选的,所述承接架包括第一承接板,所述第一承接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承接板上开设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一承接板上设置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的一端嵌入第二滑移槽内并与第二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滑移块的另一端伸出第二滑移槽,所述滑移块伸出第二滑移槽的一端上水平固定有第二承接板;所述第三减震组件包括第二限位板与第三压缩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端与第二承接板固定,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另一端所向背离第二承接板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板内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三压缩弹簧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三压缩弹簧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承接板固定,所述第三压缩弹簧背离第二承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承接板,所述第三承接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侧壁抵紧。
[n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用中,第二承接板通过滑移块在第一承接板上滑移,工作人员将气瓶放置在第二承接板上的第二限位板形成的第二限位槽内,气瓶的底壁与第三承接板接触,第三承接板与第二承接板之间的第三压缩弹簧放置第三承接板因气瓶的重力与第二承接板直接接触。
[n0019]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二抱箍与第三抱箍,所述第二抱箍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三滑移槽,所述第三抱箍靠近连接块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嵌入第三滑移槽并与第三滑移槽滑移配合。
[n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连接块与连接杆的滑移配合,有助于防止两个相邻的管道因路途中的颠簸而磕碰。
[n0021]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背离第二抱箍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第四压缩弹簧,所述第四压缩弹簧的一端抵紧在连接板上,所述第四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紧在连接块上。
[n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四压缩弹簧抵紧在连接板与连接块上,有助于提升连接架的使用寿命。
[n0023]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n0024] 1.通过在吊装架、固定架、承接架与连接架上依次设置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第三减震组件与第四减震组件有助于防止空气进气处理系统、氢气进气系统和冷却水供给系统与主控系统各管道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各管道连接处泄漏;
[n0025] 2.通过第一抱箍以及第二抱箍和第三抱箍的设置,有助于提升管道在支架结构上的稳定性;
[n0026] 3.橡胶垫与伸缩弹簧的设置,有助于提升支架的使用寿命。
[n0027] 图1是本申请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的主视图;
[n0028] 图2是主要体现吊装架结构的剖视图;
[n0029] 图3是图2局部A的发大图,主要体现橡胶垫的结构;
[n0030] 图4是固定架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n0031] 图5是图4主要体现嵌入槽结构的剖视图;
[n0032] 图6是承接架结构的剖视图;
[n0033] 图7是连接架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n0034] 图8是主要体现第三滑移槽结构的剖视图。
[n0035] 附图标记:1、吊装架;11、第一减震组件;111、滑移杆;112、第一伸缩弹簧;113、第一抱箍;114、橡胶垫;115、第二伸缩弹簧;12、固定杆;121、第一滑移槽;2、固定架;21、第二减震组件;211、支撑板;212、第一压缩弹簧;213、固定件;2131、第一限位板;2132、固定螺栓;2133、第一限位槽;22、固定板;221、嵌入槽;23、第二压缩弹簧;3、承接架;31、第三减震组件;311、第二限位板;312、第三压缩弹簧;313、第二限位槽;314、第三承接板;32、第一承接板;321、第二滑移槽;322、滑移块;323、第二承接板;4、连接架;41、第四减震组件;42、第二抱箍;421、连接块;422、第三滑移槽;43、第三抱箍;431、连接杆;432、连接板;433、第四压缩弹簧。
[n0036]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n003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
[n0038] 参照图1,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支架包括吊装架1、固定架2、承接架3与连接架4,吊装架1上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11,固定架2上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21,承接架3上设置有第三减震组件31,连接件上设置有第四减震组件41。
[n0039] 运用中,工作人员将管道固定在固定架2上并在固定架2上设置第二减震组件21,然后安装吊装架1与第一减震组件11将管道吊起,随后在两个相邻的管道之间安装连接架4并在连接架4上设置第四减震组件41,之后将给管道输送气体额气瓶放置在承接架3上,最后在承接架3上设置第三减震组件31。
[n0040] 参照图2和图3,吊装架1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12,固定杆12间隔设置有两个,任一固定杆12的一端均与测试仓上侧固定,任一固定杆12背离测试仓上侧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滑移槽121,任一第一滑移槽121的长度方向与固定杆12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减震组件11与任一固定杆12一一对应,第一减震组件11均包括滑移杆111、第一抱箍113以及第一伸缩弹簧112,任一滑移杆111的一端均嵌入第一滑移槽121内并与第一滑移槽121上下滑移配合,任一第一伸缩弹簧112抵紧在滑移杆111与固定杆12之间,任一滑移杆111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滑移槽121,任一滑移杆111伸出第一滑移槽121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二伸缩弹簧115,任一第二伸缩弹簧115的轴线与滑移杆111的轴线重合,任一第二伸缩弹簧115的一端均与滑移杆111固定,任一第二伸缩弹簧115背离滑移杆111的一端均与第一抱箍113一一对应且固定。第一抱箍113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橡胶垫114。
[n0041] 参照图4和图5,固定架2包括固定板22,固定板22呈竖直设置,固定板22上开设有嵌入槽221,第二减震组件21包括支撑板211与第一压缩弹簧212,支撑板211嵌入到嵌入槽221内并与嵌入槽221侧壁之间呈间隙配合,第一压缩弹簧212固定在支撑板211与嵌入槽221侧壁形成的间隙内且第一压缩弹簧212沿支撑板211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各设置有两个,任一第一压缩弹簧212的一端抵紧支撑板211,任一第一压缩弹簧212背离支撑板211的一端抵紧在嵌入槽221的侧壁上,固定板22与支撑板211厚度方向相互靠近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23,第二压缩弹簧23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任一第二压缩弹簧23的一端均抵紧支撑板211,任一第二压缩弹簧23的另一端均抵紧固定板22。
[n0042] 支撑板211背离固定板2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213,固定件213沿支撑板2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任一固定件213均包括第一限位板2131与固定螺栓2132,第一限位板213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33,固定螺栓2132的螺纹端朝向支撑板211并穿过第一限位板2131与支撑板211螺纹连接。
[n0043] 参照图1和图6,承接架3包括第一承接板32,第一承接板32水平设置,第一承接板32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移槽321,第一承接板32上设置有滑移块322,滑移块322与第二滑移槽321一一对应,任一滑移块322的一端均嵌入第二滑移槽321内并与第二滑移槽321滑移配合,任一滑移块322的另一端伸出第二滑移槽321,任一滑移块322伸出第二滑移槽321的一端上水平固定有第二承接板323。
[n0044] 第三减震组件31与第二承接板323一一对应,任一第三减震组件31均包括第二限位板311与第三压缩弹簧312,任一第二限位板311的一端均与第二承接板323固定,任一第二限位板311的另一端均向背离第二承接板323的一侧延伸。任一第二限位板311内均形成有第二限位槽313,第三压缩弹簧312与第二限位槽313一一对应,任一第三压缩弹簧312的轴线均与第二限位板31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任一第三压缩弹簧312的一端均与第二承接板323固定,任一第三压缩弹簧312背离第二承接板323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三承接板314,任一第三承接板314呈水平设置且任一第三承接板314的侧壁均与第二限位槽313的内侧壁抵紧。
[n0045] 参照图7和图8,连接架4包括第二抱箍42与第三抱箍43,第二抱箍42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块421,连接块421上开设有第三滑移槽422,第三抱箍43靠近连接块42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431,连接杆431背离第三抱箍43的一端嵌入第三滑移槽422并与第三滑移槽422滑移配合,连接杆431背离第三抱箍43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板432,连接杆431上套设有第四压缩弹簧433,第四压缩弹簧433设置有两个,一个第四压缩弹簧433的一端抵紧在连接板432上,另一端抵紧在靠近第三抱箍43的连接块421上,另一个第四压缩弹簧433的一端抵紧连接板432背离连接杆431的一侧,另一端抵紧在远离第三抱箍43的连接块421内部。
[n0046] 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运用中,工作人员将管道通过第一限位板2131固定在支撑板211上,然后用第一抱箍113抱紧管道同时通过固定杆12将管道吊在测试仓的上侧,随后在两个相互靠近的管道之间安装连接架4,最后通过第二限位将气瓶放置在第二承接板323上,安装完成以后。测试仓在运输过程中遇到颠簸路段,气瓶可沿第一承接板32上的滑移槽进行滑移,第三压缩弹簧312减缓了气瓶的上下颠簸。第二抱箍42与第三抱箍43的滑移配合,减少了两个相互靠近的管道之间的碰撞,支撑板211周侧的第一压缩弹簧212与第二压缩弹簧23减缓了管道整体因颠簸带来的运动,固定杆12与滑移杆111上的第一伸缩弹簧112与第二伸缩替换也减缓了管道因颠簸而产生的运动。
[n0047]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吊装架(1)、固定架(2)、承接架(3)与连接架(4),所述吊装架(1)上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11),所述固定架(2)上设置有第二减震组件(21),所述承接架(3)上设置有第三减震组件(31),所述连接架(4)上设置有第四减震组件(41)。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架(1)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上开设有第一滑移槽(121),所述第一滑移槽(1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杆(1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减震组件(11)包括滑移杆(111)、第一抱箍(113)以及第一伸缩弹簧(112),所述滑移杆(111)的一端嵌入第一滑移槽(121)内并与第一滑移槽(121)上下滑移配合,所述第一伸缩弹簧(112)抵紧在所述滑移杆(111)与固定杆(12)之间,所述滑移杆(111)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滑移槽(121)并与第一抱箍(113)固定连接。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杆(111)与第一抱箍(113)之间固定有第二伸缩弹簧(115),所述第二伸缩弹簧(115)的轴线与滑移杆(111)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伸缩弹簧(115)的一端与滑移杆(111)固定,所述第二伸缩弹簧(115)背离滑移杆(111)的一端与第一抱箍(113)固定,所述第一抱箍(113)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橡胶垫(114)。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2)包括固定板(22),所述固定板(22)呈竖直设置,所述固定板(22)上开设有嵌入槽(221),所述第二减震组件(21)包括支撑板(211)与第一压缩弹簧(212),所述支撑板(211)嵌入到嵌入槽(221)内并与嵌入槽(221)侧壁之间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1)与嵌入槽(221)侧壁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2)的一端抵紧支撑板(211),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2)背离支撑板(211)的一端抵紧在所述嵌入槽(22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12)绕支撑板(211)周侧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板(22)与支撑板(211)厚度方向相互靠近的两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23),所述第二压缩弹簧(23)的一端抵紧支撑板(211),所述第二压缩弹簧(23)的另一端抵紧固定板(22);所述支撑板(211)背离固定板(2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管道的固定件(213)。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13)包括第一限位板(2131)与固定螺栓(2132),所述第一限位板(213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133),所述固定螺栓(2132)穿过第一限位板(2131)并与支撑板(211)螺纹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3)包括第一承接板(32),所述第一承接板(3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承接板(32)上开设有第二滑移槽(321),所述第一承接板(32)上设置有滑移块(322),所述滑移块(322)的一端嵌入第二滑移槽(321)内并与第二滑移槽(321)滑移配合,所述滑移块(322)的另一端伸出第二滑移槽(321),所述滑移块(322)伸出第二滑移槽(321)的一端上水平固定有第二承接板(323);所述第三减震组件(31)包括第二限位板(311)与第三压缩弹簧(312),所述第二限位板(311)的一端与第二承接板(323)固定,所述第二限位板(311)的另一端所向背离第二承接板(323)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板(311)内形成有第二限位槽(313),所述第三压缩弹簧(312)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13)内,所述第三压缩弹簧(312)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311)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压缩弹簧(312)的一端与第二承接板(323)固定,所述第三压缩弹簧(312)背离第二承接板(32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承接板(314),所述第三承接板(314)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限位槽(313)的内侧壁抵紧。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包括第二抱箍(42)与第三抱箍(43),所述第二抱箍(42)的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块(421),所述连接块(421)上开设有第三滑移槽(422),所述第三抱箍(43)靠近连接块(421)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杆(431),所述连接杆(431)嵌入第三滑移槽(422)并与第三滑移槽(422)滑移配合。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31)背离第三抱箍(43)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432),所述连接杆(431)上套设有第四压缩弹簧(433),所述第四压缩弹簧(433)的一端抵紧在连接板(432)上,所述第四压缩弹簧(433)的另一端抵紧在连接块(421)上。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1723U|2021-10-01|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
CN102031733B|2013-11-27|侧置式浮置道床及其应用
CN207685858U|2018-08-03|一种预制装配式地下管廊
CN210977601U|2020-07-10|一种基于矿井风机运行时的智能在线监控系统
CN209888668U|2020-01-03|一种车载储氢系统中的气瓶固定装置
CN206846081U|2018-01-05|一种地埋管方阵形安装结构
CN212686243U|2021-03-12|一种线条灯用存放装置
CN214195772U|2021-09-14|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204242739U|2015-04-01|一种变压器隔震装置的安装底座及带有隔震装置的变压器
CN204144013U|2015-02-04|变压器的减震降噪装置
CN208557285U|2019-03-01|一种钢琴外壳支脚组装用固定装置
CN210515069U|2020-05-12|一种冷链系统中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CN203603202U|2014-05-21|一种混合动力挖掘机的配重机构
CN110386123B|2020-05-22|一种机车车辆的自动化风源系统
CN210716333U|2020-06-09|一种双壁塑料管道
CN211083103U|2020-07-24|一种抗震固定支吊架
CN210226018U|2020-03-31|一种户外用通信设备固定装置
CN211781367U|2020-10-27|一种新型干法地暖系统
CN210291177U|2020-04-10|一种用于单缸柴油机机体的减震安装底座
CN213712460U|2021-07-16|后处理器噪声试验支架
CN213351291U|2021-06-04|一种海洋运输模块用焊接管减震装置
CN211340851U|2020-08-25|箱体内部纵向横向加强装置
CN209340652U|2019-09-03|一种管道安装装置
CN214466636U|2021-10-22|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供水管道支架
CN209587371U|2019-11-05|一种便于安装的复合式抗震支吊架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84651.3U|CN214331723U|2020-12-18|2020-12-18|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CN202023084651.3U| CN214331723U|2020-12-18|2020-12-18|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仓的抗震支架结构|
[返回顶部]